黄昏之路玛扎代维免费小说全集_免费完整版小说黄昏之路玛扎代维

小说《黄昏之路》新书正在积极地更新中,作者为“李游云”,主要人物有玛扎代维,本文精彩内容主要讲述了:未来的一天,偶然的伽马射线暴几乎摧毁了地球的整个大气层,往日一切都已改变。灾难之下,当活着变成了存在的唯一主题。...

点击阅读全文

黄昏之路

《黄昏之路》中有很多细节处的设计都非常的出彩,通过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李游云”的创作能力,可以将玛扎代维等人描绘的如此鲜活,以下是《黄昏之路》内容介绍:地层里腐质的增多让蚯蚓变得无比地丰富,他们需要尽可能多去采集,等气温变冷后挖起来就麻烦多了。除了蚯蚓,一切能动的生物都会被捕捉。特别是各种虫子,无论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爬的,经过火焰的烧烤之后,留下来的几乎就没什么分别了。邦夫这次没和他们一起去,而是领着代维一直向北走,来到了个新地方,一片湖...

黄昏之路 阅读精彩章节

凌晨一点左右,是人们第二次出去工作的时间。之后要一直持续到五点多,直到太阳完全升起才能回来。地层里腐质的增多让蚯蚓变得无比地丰富,他们需要尽可能多去采集,等气温变冷后挖起来就麻烦多了。除了蚯蚓,一切能动的生物都会被捕捉。特别是各种虫子,无论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爬的,经过火焰的烧烤之后,留下来的几乎就没什么分别了。

邦夫这次没和他们一起去,而是领着代维一直向北走,来到了个新地方,一片湖。湖水的面积不是特别大,接近两个足球场。直接引起代维注意的是,水面上长有一种不知名的植物,圆圆的叶片比指甲盖稍大,覆盖了不少地方。

邦夫捞起一片,能看到叶子下边还有着细细的根。

“你试试。”他递给代维。

代维尝了一下,似乎没怎么有味道,是个好消息。没意外的话,这将是一个对食物的重要补充。他点了点头,然后关掉了手电。

“有没有遇到过其他人?”

“之前我来看过三次了,都没见到。这东西长得很快,我们完全可以定期收获。但我觉得……这样一个湖,迟早会被别人发现。所以,重要的东西就是,我们得有能力把湖控制下来。”

“是应该这样做。”代维把手伸入湖里,水比想象中的更凉。

“你还是在犹豫迁移的事?”

“这样下去总不是个办法,就算我们能撑过去这个冬天,后边呢?人数一直在减少,除了食物的问题,药品也不够。每个月都有人生病死掉,却一个孩子都没生过。没有出路,完全看不到出路。”代维摇了摇头。

“对当前来说,出路就是个奢侈的东西,先保证能好好活着吧。就算要往南走,今年肯定是动不成了。等到来年春天,如果情况变得好一些,把东西准备充足,才算有成的可能。而且,我们现在了解的信息太少,贸然动身,未知太多了。你也知道,危险可不仅仅来自于食物。”

“有道理。”代维点点头,长叹了一口气,道:“有时我心里总会出现一些冒险的想法,怕错过了某些机遇,最后让所有人就耗死在这里。是啊,你说得对,现在就找出路,可能太不合时宜了。”

“只能先往好处想,毕竟责任也不完全在于你自己。”邦夫倒显得比较坦然。

“确实,随它去吧。今天周围有没有什么动静?”代维换了个话题。

“还是那三个,一个北边,两个在东边。咱们人多,我想对方应该早就发现了,只是故意保持着距离。”

“单独生存可能更加不容易。”代维说。

“除非能找到特别的生存方式。”过几秒,他又加了一句。

“特别的?”邦夫扭过头来。

“有些人可能找不到食物,却非常擅长找到其他人。为了活下去,任何想象不到的事情都可能发生,尽量保持警惕吧。这个冬天,注定会很难熬。”

“对了,半夜回来清点人数时,又失踪了一个。”

“相同的情况?”

“是的,他的母亲昨天才因为肺病死掉。”

“哦。”代维低下头,思考着什么。

“如果这样发展下去,不仅是人数会变少,就怕最后心都乱掉了。”

“我最近其实一直在想这个问题,说到底,我们没有什么权力去限制一个人到底怎么去选择。更何况,看看我们现在的状况,也没办法去评判他们的好坏与对错。”

“我明白你的意思。”邦夫点点头。

“话虽那样说,可也不可能放任这种事继续下去。你想想,当初我们为什么选择了这么一种集体的方式,不仅是因为我们需要照顾彼此的父母和孩子,更是照顾每一个自己。所以,团结和信任就成了不可或缺的东西。虽说这种行为还到不了背叛的地步,如果让我选的话,我决不会与这种人一同合作。”

邦夫很赞同代维的话,但他们何尝不明白,在生存面前,不是每个人都能持续地做到完全保持理智,信任他人的同时也会带给自己风险。总之,未知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就如眼前这片黑色的湖面一样。

凌晨五点左右的时候,天蒙蒙亮,太阳即将升起。这个曾带给自然与人无量温暖的恒星,此时它的光芒中多了一样新东西,强烈的紫外辐射。为了躲避伤害,幸存者不得不颠倒自己的作息,昼伏夜出。此时,外出劳动的人们陆陆续续回到住处,吃过第二顿饭,然后准备休息。

分发食物的时候,代维把大家都召集到了大厅,一个旧停车场。为了让所有人都能看到自己,他直接站到了一辆废弃的汽车上。

“像上次我们这样聚集在一块儿,还是我和邦夫带着两个队伍汇合的时候,到现在不知不觉已经一年多了。这期间,我们一起努力,并肩劳作,扛过了最困难的两个冬天。你们看下自己的周围,会发现有些人已经不在了,他们是我们的妻子丈夫,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孩子,也或者是我们的朋友。三百一十二,这是汇合那天时的总人数。在刚才我又数了一下,一百八十六。

最初的那段时间,总有些人感叹,变化太大了。是啊,几乎是在一天之内,我们之前熟悉的和拥有的,再也见不到了。但我们还算是幸运的,因为在地球的另一面,几十亿人可能还没来得及挣扎,就直接死去了。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没有人可以回答,好像也没必要回答,活着就是我们剩下的唯一目的。为了活着,我们每天都辛苦地去搜集所需的食物和材料,吃难以下咽的东西,忍受没体验过的热和寒冷。得了病……我好像不应该说得病,还有谁是没得病的吗?即便如此,但是只要还能动,我们就不会坐以待毙。能撑到现在,在场的所有人,没有一个是软弱的。软弱的人,在很早之前,他们就死干净了。

不过,我说这些话并不是为了特意肯定大家的辛苦付出,因为完全多此一举。每个人心里都清楚,艰难的一直都在后边,这就是我们选择一起去活下去的原因。毫无疑问,对任何人来说,群体都是比单独更好的生存模式,但群体到底意味着什么?即使你生病了,受伤了,也可以安心地等待恢复。或者你劳累了一天,做了比所有人都要多的工作,最终却分得了一样的食物。群体总是尽可能地去照顾所有人,又让所有人都尽可能地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没有表扬,也没有实际的嘉奖,唯一得到的仅是,我们终于又平稳地度过了一天。

但是,只要人都聚在一起,就可以算是群体了吗?只要劳有分工,共享成果,这就算群体了吗?我们每个人之间都没有签订什么合同或契约之类的东西,那东西显然已经没了任何用处。现在唯一对人的行为有实际限制能力的东西,只有他内心真正的所想,也可以称之为信念。我们在帮助他人的时候,不是为了被称赞,也不是为了所谓的道德,只是相信等自己到了需要帮助那一刻,也能有人伸出一双手来。

没错,这就是群体生存最根本的逻辑。也许有人对此表示怀疑,担心总是自己付出得更多,而没收到相应的回报。想一想,我们能回报什么呢?要是钱还有用的话,我想上面应该印上两个字:信任。相信我,在当下的这个环境中,没什么是比值得信任更高的评价了。

在减少的一百二十六人里,因病去世的是一百零三人。剩下的二十三人是失踪的人数,而其中的八个都是最近一月里发生的,包括今天就有一个。对这些人来说,到底因为什么失踪,并不是什么不能说的秘密。大约在去年冬天的时候,我曾遇到过另外一队人,人数比咱们还要多一些。当我问对方是否有意愿合并时,他们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只接受十岁到五十岁之间的人。没有任何犹豫,当时我就拒绝了。可以去想一下,他们是以什么样的关系,维系了整支队伍。当冬天变得越来越冷的时候,处在这样的队伍之中,你所担心的,又会是什么?

这些话仅是作为我自己的建议,像刚才我说过的,不含有真正的约束力。一个人在面对生存问题时,就不存在什么轻而易举的决定了。我只是希望,在做决定之前,要充分想清楚自己即将面临的处境。同时,我尊重他们的选择,但不欢迎他们一旦后悔了再转头回来。当然,如果还能回得来的话。

我想说的大概就这么多,如果谁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来和我说。我算不上什么领导,大家不需要有任何顾虑。”

“终于讲完了。”美玲不耐烦的打了个哈欠道。

“我觉得讲得挺有道理的。”玛扎倒是从头到尾认真地听完了。

“我看你也就听得懂道理了。”

“他刚说了,你要是有不同意的地方,可以去找他啊。”

“去找他?”美玲做了个惊讶的表情,“找他干嘛?那些话又不是对着我说的,我可没准备往外跑。”

“你应该知道些吧?”玛扎压低声音,“他们跑到哪里去了?”

“南边吧,我反正没去过,也不了解那边到底什么情况”

“他们为什么离开呢,这不马上是夏天了。”

“等你哪天想跑了再问吧,赶紧吃饭。本来就不精神,听了这一堆话,真是又饿又困,白天还要起来晾东西。你知道吗,那么多人,就我起得最多,看来是被充分信任了。”

“我可以起来帮你。”玛扎道。

“是吗?那倒挺好,一个人干活是太无聊了。”

“但是我没在白天出去过,需要准备什么东西吗?”

“什么都不用,衣服有的是,等我叫你就行了。”

玛扎点了点头,便开始吃饭,同时用目光在大厅里搜寻了两圈。她并没有发现琴,因为琴刚刚就已经回去了。

大约睡了四个多小时,玛扎被美玲叫了起来,她们的工作是将原来晾好的东西收起,再把昨晚准备好的东西晾到绳子上。

“给,把这个穿上,帽子、手套、眼镜也都戴上。”

玛扎接过来一身似乎贴满了锡纸的衣服,裤子和袖子格外地长。眼镜的主要部分是两片棕色的玻璃,因为用太久的缘故,上面存有很多划痕,导致视野看起来不那么清晰。

美玲帮玛扎往上提了两下裤子,然后把上衣塞进去,用绳子系紧。

“弄得严实一点,不然一弯腰,皮肤就露出来了。”

“这样好热啊。”玛扎想把袖子挽起一些来,随后想到是不允许的,又无奈地放下胳膊。

“热?这还没出去,口罩也没戴,等会儿你就知道什么叫热了。”

美玲所说的并不假,当两人都装备好出去,暴晒在了强烈的太阳光下,温度又有了不少的上升。但没有多少让人抱怨的工夫,唯一的办法就是赶紧完成工作,然后回到地下去。

蚯蚓被晒干后全都成了片状,打了卷,重量上减轻了很多。她们准备了几个大点的塑料瓶,底部铺上一层盐,蚯蚓干放进去,上面再撒一层盐,最后拧好盖子。因为有了人帮忙,这次的工作仅用半个多小时就做好了。

玛扎把瓶子摞一起抱回去,放到储物室后,接着迫不及待地把外边的这层衣服脱了下来,手套帽子什么的都扔到一边。汗水早就把全身湿透,前面的头发一缕缕地贴在了脸上。

“你的手脚倒挺快的。”美玲挂好最后一串,也回到了下边。她将门关好,打开了电灯。

“能不能别用灯了,窗户开开一些吧。”

“倒也行,进点儿光应该出不了大问题。”

之前窗户都是被关死了的,玻璃的内侧全糊上了一层硬纸。美玲拧开把手,稍稍拉出了条小缝。一束光从外面照进来,打在了墙上,之后均匀地反射在了整个房间内,把里面的东西涂上了一层黯淡的亮度。

“还是这样让人舒服,”玛扎擦了擦额头,“让我想起了原来早晨刚睡醒的样子。”

“确实。”美玲眼睛盯着窗户,表情有些出神,过了一会儿,她转头对玛扎说:“要不要我给你洗洗头发?”

“洗头发?”

“对,看你热得,头发里肯定沾上了土。你等着。”

美玲又拿起那件衣服,只穿了上半身,提了个水桶走出门去。不一会儿工夫,带着多半桶水回来,左手里还拿着条毛巾。

“洗头用地下抽出来的就行,外面的水不是准备来喝的吗?”

“要洗不得洗干净,地下水说不准有什么细菌或者化学物品,还凉得厉害。”

美玲让玛扎在凳子上坐着,上身前倾,下边准备了个盆子把水接住。倒水之前,又把毛巾系在了玛扎的脖子上。

小说《黄昏之路》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