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笙漫清如(许笙漫江岫白全文章节)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_许笙漫江岫白全文章节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现代言情《许笙漫江岫白》,讲述主角许笙漫清如的甜蜜故事,作者“许笙漫”倾心编著中,主要讲述的是:落日余晖将马上那人的铠甲染上银光,逆光之下的战盔里,一双眼睛幽暗如渊潭。许笙漫被他盯得愣怔,汗毛乍起。少顷,那人在离她五步开外勒马,目光转移到旁边的死人身上,复又折回,在她脸上游移半晌。清如这才摸清个......

点击阅读全文

现代言情《许笙漫江岫白》,是作者“许笙漫”独家出品的,主要人物有许笙漫清如,故事节奏紧凑非常耐读,小说简介如下:清如这才摸清个大概,原来是他射了这一箭。他右手握紧缰绳,左手持着弓,只是单看穿着打扮又不像送亲卫队的士兵,这身装束明显是上阵杀敌的真家伙,就连他所骑的栗色战马也比普通的骏马高出一头。刹那间,许笙漫撇到那马的铁制铠甲上刻着一个“滇”字!她喜出望外,刚要开口说话,却被那人抢了先——“姓名,属地?”音色沉...

许笙漫江岫白

免费试读

许笙漫被他盯得愣怔,汗毛乍起。
少顷,那人在离她五步开外勒马,目光转移到旁边的死人身上,复又折回,在她脸上游移半晌。
清如这才摸清个大概,原来是他射了这一箭。
他右手握紧缰绳,左手持着弓,只是单看穿着打扮又不像送亲卫队的士兵,这身装束明显是上阵杀敌的真家伙,就连他所骑的栗色战马也比普通的骏马高出一头。
刹那间,许笙漫撇到那马的铁制铠甲上刻着一个“滇”字!
她喜出望外,刚要开口说话,却被那人抢了先——
“姓名,属地?”音色沉着冷漠。
清如激动擦泪,哪里还听得进他的问话,忙急着确认他的身份:“阁下是不是滇王派来救我的?”
“印信,鱼符?”他又问。
清如充耳不闻,长吁着气,拍着胸口径自说:“滇王没有爽约,及时派兵来救我了,我就知道滇王不会不管我的!”
她还在絮絮叨叨,栗色战马上的人却已重新拉弓,并将箭头对准了她。
可还没缓过神来的许笙漫,却朝他笑得感恩戴德!
此时,马上那人捏紧箭羽,拇指环与弦线擦出嗡响,箭矢顷刻间便会射靶。
——许笙漫猛然醒神,诧异道:“哈?阁下这是……”下意识后退。
“别动!”那人喝住。
清如缓缓举起双手,想来是自己穿了落缨的衣服,没被认出王妃的身份来,便试图安定他道:“阁下莫急,先听我说……吾……吾乃当今大顺朝圣上赐婚给你们滇国二王子的王妃,奔波数日终于到了滇地,只是,不知为何,你们滇国的接亲卫队在路上耽搁了,而我又不幸在此处遭遇劫匪,所以才如此狼狈,幸得阁下出手相救……”
她眼泪汪汪,但逻辑是清晰的,口齿也不含糊,足以证明自己没在说谎。
可那人依旧将弓拉满,一丝不苟道:“若你所言不虚,那便报上姓名、属地,出示印信、诏书。”
好吧,看来是个古板的家伙。
清如挠挠头,不太情愿:“呃,姓名……姓名就算了,女子的芳名岂能随意告知夫君之外的人?属地的话……吾乃长安光德坊许氏嫡女,总之呢,家业很大,一句两句也说不清……至于印信、诏书……”
清如心惊,“啊,一并放在了我乘坐的马车上!”
她悔恨莫及,这么重要的东西该随时带在身上才是,现在这种情况,对自己极为不利。
那人收了弓箭,纵身跃下马,几步走了过来。
清如这才意识到,不仅马高,人也挺高。jsg
虽穿着甲戴着盔,但大致能分辨出那人的长相。眉如利剑,鼻若耸峰,面部轮廓深刻,皮肤在逆光下半明半昧,唇角微微向下缄默着,一双眼睛却盈满光辉。
人长得倒是俊朗。
可在这节骨眼上,清如一时顾不上什么相貌了,她能肯定的是,这人岁数应该不小了,可能比自己还大个几岁。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自己早已过了花季年龄,是长安知名的大龄剩女。如果不是因为赐婚,自己很可能就没人要了,也难怪兄嫂总是阴阳怪气。
这人跨步走到跟前,在已断气的大汉身边蹲下来,从腰间熟练抽出短刀,挑开面纱,又划开颈部衣物,左右看了看。
清如不明所以,窥见那大汉的颈侧隐约有花朵般的刺青。
这人起身,后退几步,与她拉开距离,双手自然叉腰,对着清如好奇的目光皱了皱眉头,直说道:“是莺粟。”
莺粟。
许笙漫偶在书中读到过这个东西,那是一种来自大秦的妖冶夺目的花,花大子满,可入药解毒,制成“底也伽”。这东西极为罕见,因而也名贵无比,市面上很难弄到,即便有也是自皇宫流出。大秦与大顺交好那几年,这东西被当作上等贡品进献皇室,后经宫市流出,转了不知多少次手才被西市那几家胆子大的药材铺私下售卖。清如常在西市淘货,她的闺中好友就曾拜托她打听过此物。
虽知道一二,但她并未作声。
只见眼前这身形健硕之人环顾四周,在确定没有危险后,又低头瞧了瞧许笙漫右脚上被血浸红的罗袜,事不关己地问道:“没有印信诏书,我无法确定你的身份,而你孤身一人,闯入神花教的领地,谁又能证明你与他们毫无干系?”
他的质疑莫名其妙,自己明明是受害之人,怎就无端与神花教扯上关系了?清如突然想到落缨的话,难不成是自己妄议神花圣女而真的招来横祸了吗?
她不知所措,指着地上死人说:“阁下方才也瞧见了,是此人要杀了我!”
又苦笑道:“我根本不认识什么神花教的人,我说了,我是当今大顺朝圣上赐婚给你们滇国的王妃……阁下难道不是滇国的将士吗?这里难道不是滇国吗?”
他不语,目光略略迟疑。
清如与他对视,恍惚中意识到,这人虽是滇国的兵,但救她的命并非必尽义务,天下熙攘,皆为利往,自己总得许诺救命恩人点什么吧?
想到这里,她缓和语气,道:“我初来乍到,还请阁下告知尊姓大名、职衔,出示腰牌。”
他眉眼上扬,提防起来。
她浅浅一笑:“既然阁下救了我,也知道了我的身份,那我也理应予以回报。”
“哦?如何回报?”
许笙漫一看有谱,信心倍增,道:“我的王妃身份如假包换,且我有重要证据在身,这个阁下不必担心。但好歹也让我知道阁下的尊姓大名,以备日后提拔之事,也算是我的报恩。”
她言之凿凿。
果然,这人嘴角微微扬起,朝她淡淡一笑,扯下挂在腰间的古铜色腰牌,出示给她:
“江岫白。”
他说,“剑南西川边防军滇地校尉。”
他音色很沉,语速很稳,可清如听得愣怔,因为没想到他是如此痛快之人。
校尉在本朝是个低级武散官,估计是那种有勇无谋的边境巡逻兵吧,许笙漫琢磨。可允诺已出,不好收回,于是她清清嗓子道:“好,本王妃知道了。李……李校尉真是勇武,今日救命之恩感激不尽,等我与你们二王子大婚后,定会向滇王举荐你为滇地边防军都尉,嗯……不不,提拔你做游骑将军,决不食言!”
她脑海如翻书一般,快速搜索出几个自己觉得比较厉害的,类似手握重兵的职衔,以供使用。
“许娘子,你可能对‘滇地’有所误会。”
江岫白下意识抱怀,略略俯视她:“这里虽叫滇地,但早已不归滇国管辖,我们是驻扎在此处的边防兵,负责大顺与滇国的边界安定。况且,就算许娘子是什么王妃,那是你在滇国的事情,出了这片竹林,你所有的事宜都与中原无关了。”
清如心中咯噔一下,拍着额头想,确实,剑南西川本就是大顺的地盘啊!忙问:“那你铁甲上的那个‘滇’字……”
“滇国现在的旗号为‘郑’。”他语重心长。
是啊!五年前,滇国那时还叫诏国,向大顺称臣纳贡,当时的国王是白蛮族的首领,每两年来长安述职,赶上重要节日,还会骑着装饰华丽的大象,带着各种象牙玉器等珍宝,及孔雀金丝猴等各类奇兽来朝贺。可转眼间,诏国谋臣郑氏夺权,改旗易帜,不仅不再称臣于顺,还经常在两国边境上侵扰大顺百姓,后听说大顺军骁勇善战,逼得那郑氏后退百里,不敢再犯,这才尝试与大顺交好。
大顺也不傻,远距离作战消耗巨大,得不偿失,加上新皇刚登基,为彰显仁德,体恤万民,只能不计前嫌,见好就收,又派了和亲公主加深两国友谊。
这些,许笙漫是知道的,因为她就是那位“幸运”的和亲公主。只是她没想到,两国的边界处形势竟如此复杂!
原来,自己还未到滇国,这里是当年诏国的土地,而现在则纳入大顺版图。
许笙漫终于明了,自己是误打误撞遇见了这个校尉江岫白,而所谓滇国的迎亲卫队、援兵,和江岫白没有半毛关系。
可她落单了,确切地说,她落难了。
江岫白就那么看着她,她的失落无助,毫无掩饰地收入他眼底。
日头终于落山,许笙漫陷进他柔和模糊的暗影里。

眼前的人,不知是好人还是坏人,但许笙漫别无选择。
逃走?往哪逃?送亲将士被斩杀的所剩无几,谁来护送她去滇国?
命运仿佛从来如此,总爱在自己的人生大事上开玩笑。
记得那年,她正值碧玉年华,情窦初开,已到嫁人年纪,父兄为她择了几家门当户对的优质郎君,可清如并不想过早嫁人,迟迟不肯应允,于是和父兄怄气,多日闭门不出,父亲将此事迁怒于母亲,还动手打了她。
正当婚事一筹莫展之时,一道谕旨震颤了许氏全族。
也许是当今圣上上了年岁,总感怀旧事,常常念起幼时伴其左右的老臣,尤其是那些早已仙逝、淡泊名利、后人又远离朝堂的有功之臣。
谕旨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在一个月后的皇家春日宴上,许家作为功臣之后奉旨觐见,老皇帝想与这些人叙叙旧,谈谈心。这种情况倒也正常,大顺子民深知圣上是明君,以仁治国,普通民间百姓也有多种途径建言献策,年节时召见功臣之后也不是第一回了。
谕旨还提到,若有适婚儿女,也可奉诏入宫。这其实是老皇帝给臣子们开的后门,因为春日宴本质上是皇亲国戚、王公大臣等权贵集团的相亲大会,受邀之人如同门荫入仕一般,即凭家世便可得到一张“皇室嫁娶入场券”。
许笙漫的父亲本不想带她去,但架不住她软磨硬泡,她还发誓从皇宫回来后便即刻嫁人。如此一来,清如就顺理成章地跟随父兄进宫面圣。
其实,她倒不是想去皇宫相亲,且她被选上的几率基本为零。
清如只是想见识一下皇宫的气派,是否真如诗文所说,“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她尤其想看看隶属内朝的两仪殿,即本次宴会的举办场所,那是只有五品以上官员才有资格踏入的皇家殿堂。
果然,等进了宫,许笙漫终于开了眼。殿宇富丽堂皇,圣上气度伟岸,皇室贵不可攀,种种风貌,真是难以描绘。总之,那一刻,清如只觉自己是俗物一个,于是,她第一次产生钦羡之情。
而时运总是眷顾她,圣上在宴会上提起许家老祖宗于危难之际解救高祖皇帝的事迹,引得王公大臣连连感慨,赞叹。
圣上借机谈到,像许家这样的功臣之后,应该多参与政事,为国出力。还说先皇曾提过要与许氏联姻,只不过后来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以及子孙辈里没有适龄的人选。
清如父亲在长桌前如坐针毡,连连谢恩,心里却有点后悔将女儿带过来。皇帝指婚虽隆恩浩荡,可嫁入皇家犹如进入囚笼,禁锢太多,规矩礼仪尤甚,散漫惯了的女儿是应付不来的。尤其眼下,圣上年老体衰,龙体抱恙,太子与几个权势大的王爷明争暗夺,皇位岌岌可危,若哪家女婿一招不慎,站错了队,则是满盘皆输,全族跟着受牵连。
但话已至此,看来今日难逃此劫。
也不知怎的,宴会上的宾客看热闹不嫌事大,一个挨一个说服圣上赐婚,而圣上又是温和敦厚的性子,遂应了下jsg臣的请求。
清如父亲忙跪下来解释:“……商贾之家,地位低微,无才无能,不配与王侯将相之后结连理之好……”
有人笑问,说她父亲是不是质疑圣上的良苦用心。
本想搬出祖训的父亲也放弃了,若再有他言,今日他与女儿是别想活着走出这两仪殿了。
“陛下圣明,依老奴愚见,众皇子中只有邕王还未有婚约,且已到适婚年纪。”圣上跟前的红人,内侍监居文轸献策说。
圣上的大儿子,声誉极高的舒王也坦言道:“是啊陛下,如今六弟也到了成婚的年纪,且六弟身如玉松,气质出尘,性子又温润。儿臣以为,六弟与许娘子般配得很,若能得陛下赐婚,还可彰显我大顺厚待功臣之后的圣德,四方有志之士必定衷心臣服,为我大顺赴汤蹈火啊!”
舒王这一番激情的言论过后,宴席中有人开始小声议论。这些声音大多是附和,鲜少有不和谐之声。
其实,众人心里清楚得很,既然内侍监和舒王都举荐了邕王,那必定是二人私下里向圣上提过此事,且已得到默许。况且居文轸手握重权,是宦官首领,舒王是众皇子中权势最大,办事最得力的,这个时候与两位权臣做对,岂不明摆着用鸡蛋碰石头吗?
老皇帝轻抚着花白胡须,笑容依旧仁善,不点头也不摇头,只拈起秘色茶盏,凑到唇边,缓缓吹了吹。
明前茶的细嫩芽叶在热水中翻滚,恰如他此刻波涛汹涌的圣心。
众人本以为赐婚水到渠成,可哪知变数竟在咫尺之间。
太子起身,走到皇帝跟前,扑通一下跪在地上,还好这两仪殿的地基稳固,不然怕是被太子这深深一跪给震塌了,而更让人震颤的,还有太子殿下带着哭腔的恳切之言:
“陛下,此事不可操之过急啊!许氏先贤虽对大顺有功,但毕竟事出久远,况许家不乏有才之人,却几代经商,想必是祖宗立下了远离朝堂的规矩。邕王承蒙陛下厚爱,且在民间深得人心,行事作风受世人瞩目,邕王与许娘子如此门户不对、地位悬殊,如何婚配啊?还请陛下明鉴!”
趁皇帝未作声,清如父亲赶紧拉着她与阿兄跪地磕头,嘴里还一个劲地喊着“陛下恕罪……”
清如瞥见,父亲那绿色袍服的袖子湿了一大片,那上面全是他方才擦的额头流的汗水。
“太子殿下倒是为邕王打算的好啊!”舒王不紧不慢地夹起案几上一片刚上的新鲜鱼脍,细细赏着那上面细滑白嫩的肌理,继续道:“殿下如此反对此事,莫非您与太子妃早就替邕王谋划好婚事了?怪不得,诏国的使者近日频繁出入东宫呢!”
这一句可谓一箭双雕。
首先,圣上与太子妃的不伦传闻闹得沸沸扬扬,所以在皇宫里,太子妃是个禁忌;其次,太子妃萧氏原是诏国贵族,传闻她借着姻亲,帮诏国从大顺捞走不少好处,且诏国已显露不轨之心。如此,邕王虽然被圣上收养为子,却无法斩断与生母太子妃的关系,圣上赐婚,就不得不考虑这一点。
几方势力相持不下,赐婚之事陷入僵局。

小说《许笙漫江岫白》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