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退休回国来,父母早已没了卞颖李晖免费小说_完结小说免费阅读等你退休回国来,父母早已没了卞颖李晖

都市小说《等你退休回国来,父母早已没了》,由网络作家“多年前的余音”近期更新完结,主角卞颖李晖,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在特殊的八十年代末直至3年后的1992年,读北大,都要先经过整整一年在石家庄实打实的军训。这令不少考生望而却步。这这四年间能入学北大者,实事求是地说,不少人是沾了招考分数相对较低的光。...

点击阅读全文

最具实力派作家“多年前的余音”又一新作《等你退休回国来,父母早已没了》,受到广大书友的一致好评,该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是卞颖李晖,小说简介:你妈妈在家又一次跌倒了,这次是脑溢血!你能不能尽快回国?情况很危急!”卞颖惊呆了。李晖和李飞飞也停止了喂鸟,匆匆靠拢过来。卞颖不自觉地将头靠在李晖肩膀上嚎啕大哭,不停地说:“回国,回国去!妈妈!妈妈等等我!”流线型轿车在空旷的马路上疾驰。卞颖靠在窗边,悔恨莫及地回忆着这些画面:在2012年,卞母就曾...

等你退休回国来,父母早已没了

阅读最新章节

2020年的圣诞节,丹麦哥本哈根的海边波涛平静,海湾里一些两头尖的单桅帆船正在竞赛,它们的三角帆被蓝天一衬,白得闪烁耀眼。那碧绿发蓝的海面上,飞翔着成群的红嘴白翅海鸥,忽高忽低,发出清越的叫声。海边没有什么人,只有一些老人领着大狗在散步。46岁的卞颖和丈夫、儿子裹得严严实实的,正迎着海风喂海鸥,止不住的欢笑声从他们口中咯咯地流淌出来。

卞颖的丈夫李晖,是个不脱英俊的中年人,没有啤酒肚,戴着眼镜,斯文且敏捷。儿子李飞飞刚过弱冠,长得很像卞颖,也有一个小巧的鼻子。

卞颖的手机忽然在这时急促地响起了。

卞颖一甩长发,按下接听键,话机里响起一个响亮的男声:“是卞颖女士么?我是京宸大学自动化系的总务秘书。你妈妈在家又一次跌倒了,这次是脑溢血!你能不能尽快回国?情况很危急!”

卞颖惊呆了。李晖和李飞飞也停止了喂鸟,匆匆靠拢过来。卞颖不自觉地将头靠在李晖肩膀上嚎啕大哭,不停地说:“回国,回国去!妈妈!妈妈等等我!”

流线型轿车在空旷的马路上疾驰。卞颖靠在窗边,悔恨莫及地回忆着这些画面:在2012年,卞母就曾在家中不慎摔倒,造成骨折,卞父偏偏在此时又患了肺炎。系秘书给卞颖和她妹妹打电话。这时卞颖正在英国作家庭主妇,忙着洗衣做饭;儿子飞飞还小,一切都离不开她。丈夫李晖匆匆忙忙地行走于帝国理工学院的系所,在系主任那里也请不到假。妹妹那里,也在电话中感叹美国离中国太遥远,两个孩子又太小,无法回国照顾。危机时,老人在病床上连连对前来陪护的阿姨感叹:身边没个孩子可真不行。

她说,1997年卞颖从北京外国语学院小语种专业丹麦语毕业,本来在国内有份很体面的工作。一年后,经老同事介绍,与同为京宸大学子弟的京宸物理系毕业生李晖恋爱、结婚。那时出国潮泛滥,在京宸子弟中,不出国简直是罪过,老人出去遛弯,互相都问“你的孩子出去了没有?”说着说着老太太连连叹息,这真是出国热惹的祸。

痛定思痛,2012年的春天,卞颖夫妇在灯下商讨了一晚上,决定同时回国工作,不能造成“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

李晖受聘为京宸大学长江学者,接受了校长郑重颁赠的证书。卞颖则在国际红十字会中国分会工作。

然而到2019年,卞颖之子飞飞已长到19岁,他申请到英国一所大学就读,并获得了录取通知书。李晖赞成孩子到国外历练一番。这时,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又一次向李晖抛来了橄榄枝。李晖自己则因为申请的自然科学基金没有获批而正着恼。李晖拿出帝国理工学院的邀请信,两口子一起到了卞颖父母家。卞颖父母沉默良久,说为了李晖的事业,尤其是孩子的前途,还是归海一段时间吧!于是李晖、卞颖、飞飞又一次踏上了去往英国的飞机。

回忆化入2020年圣诞的现实,求一张回国的机票难于上青天。卞颖一家三口手拿好几张票,到处打电话,不知道哪个航班会被取消,而一张赴华的飞机票要人民币20万还买不到,何况到京后还要进行隔离……被这些消息弄得筋疲力尽的卞颖一家同时跪在海边祈求,求母亲能渡过难关,父亲平平安安……

在三十年前,这个时代优秀理工类学生身上最为鲜明的带有集体性与类型性的价值观就是:要千方百计挤上去米国的独木桥,给老米打高级技术工。却很少有人考虑其他的道路。那些没有考上京宸的子弟,如卞颖,也刻苦努力学习英语,几乎无一例外地由父母安排,与京宸毕业生结婚,一起出国去。

在京宸大学的医院里、商店中、校车上,常常能听到老教师在抱怨的家常语:“身边没个年轻人,真是不行。”——他们的子女,都出国了。曾经这是一种骄傲,但在现实中却造成了骨肉分离的困窘。人们的感情复杂,有深深的伤感,却举重若轻地在夸奖儿孙辈的竞赛中予以淡化。

千辛万苦,转机多次,卞颖和李晖终于在2021年初回到了中国。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卞颖的母亲也基本痊愈出院了。李晖下决心重回京宸工作,而此时国家对基础科学也越来越重视,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充沛。至于飞飞,就让他自己在国外历练吧!卞颖曾经想:等我退休了,就回来陪父母,住在三十多年前住的小屋,让李晖回去陪他父母!没想到来得那么快!

2022年底。疫情汹涌来袭。快递也没有了,人人戴着N95口罩去超市买菜,超市里一片静寂,一片寒意。卞颖越发庆幸自己留了下来,她住进了父母家——她帮着父母把许多本来想留存一辈子的书、博士生论文都卖掉了,在自己原来住的小房间整理出一块空间,放了行军床。

尽管防护措施一重接一重,卞母还是阳了,病情来势汹汹。幸得卞颖原来在国际红十字会工作,略通医术,更重要的是陪伴在侧,服侍她吃药、喝橙汁(不想喝也强迫喝)、喂粥……终于使她渐渐好转。就在那时他们在卞母自动化系的群里听说了鲁院士的噩耗。鲁院士早已离异,前两个月不幸病故的前夫人和一直没有结婚的大女儿就住在卞颖他们小区,小女儿在日本。鲁院士和卞颖母亲一个岁数,周围很多人都称他鲁公。

卞颖印象最深的是1998年底,还很年轻的她为出国事去学校花园式的行政总会找父亲的朋友程先生帮忙。他也是南方人,京宸工科出身,却听从党的安排做了一辈子行政工作。走向他的办公室,迎面碰上英姿勃勃的鲁院士绕过长廊走出来,程先生亲切地称他“鲁公”,尽管他们是同龄人——程先生在十几年前病故了,他也是长期独居,夫人子女都在国外,卞颖曾经在北医三院看见他,去装心脏起搏器,再坐公共汽车回家。

卞颖和李晖出国的事敲定后,给程先生送去一点感谢费,他坚辞不收,后来还是卞颖的父亲拿主意,买了一套《名人笔下的老城》系列丛书给他,他两眼放光,说:“非常好,非常好!”他尤其喜欢《名人笔下的老南京》,还有《名人笔下的老上海》——五六十年代入京宸的南方人真多啊。他得癌症病重后,把所有名人签赠的书籍(因为他和国内外校友打交道,简直像做科研那样严谨而成绩斐然)都捐赠给了京宸校史馆。如果有个爱人陪伴照顾他,他不会走得这么早。

鲁院士身体非常好,听说以前住筒子楼时,晚上和妻子闹矛盾被赶出来,搭四只方凳在公共厨房里,就这么休息一夜,第二天又精神抖擞地去上班——那是个贫瘠、特殊的年代。而86岁的身体强健的老人,却被去年底最汹涌的疫情夺去了生命——保姆得病先离开了,他被传染,好不容易送到北医三院,那时一切乱成了粥,他就在北医三院急诊大门洞开的寒风中于走廊躺了几夜,及至学校辗转与北医三院院方取得联系送进ICU,这位本来还可以为祖国电气科学和电力工业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享受美好夕阳红的身体强健的老人,病情已回天乏术……真希望在他病起于青萍之末时,也有人给他喂点橙汁,熬些中药……也许这样他就不会死!

卞颖家楼上的老两口,儿子在新加坡,女儿在美国,老头有癌症。好不容易熬过了新冠,2003年七月北京最热的时候,搬去养老院了。楼下老夫妇,独生女在美国,疫情三年都没团聚过,前两天做完全面体检,终于买了飞机票去探望女儿一家了。再隔一层楼的老人,小儿子在美国,大儿子幸得在北京,孙女是老太太一手带大的,在美国读了两年书,本以为她会像叔叔那样定居异乡的,但她想念爷爷奶奶,在异国总是哭,终于刚读完本科就抢在疫情爆发前回国。但因家在四楼,京宸的老房子,没电梯,老两口还是搬到其他小区去住了。卞颖家对门则是两居室,主人五十多岁就去世了,现在她的儿子单独住——老爸走了,哥哥也没了,孩子上了大学,丈母娘有重病,妻子在娘家照顾,他一个人租着这套房子,过着退休生活……短短几年,整个单元就给人一种凄冷之感。

而隔壁三单元美术学院、软件学院的年轻老师们,家庭却很热闹!美术学院的老师生了三胎,每天都看见他的父母带双胞胎小孙女坐着自行车上特制的小座位乐呵呵地去京宸校园玩,当然脸上也带着疲态;软件学院的老师是温州人,他的父亲不爱说话,母亲则是大嗓门,夫妻俩不过五十多岁,男人负责带着孙子赏荷观月,女人在家做饭。女人在院里看见卞颖一家,总是用浓厚的瓯域口音说“去买菜啦?去学校玩啦?”带着一股浓厚的烟火气,充满了生活的兴味。仅仅一个单元之隔,就有无以名状的天壤之别。

卞颖前两日偶然听说,她的一个初中同学,是独生女,也是和京宸毕业生结婚,已在美国定居多年,是父母的骄傲,却因年逾八旬的父母逐日病重,而且父亲患的还是棘手的狂躁型阿尔茨海默病,不得不辞去待遇丰厚的工作,只身回国,尽一份迟到的孝心。无论如何,她还算是幸运的,我们看到听到更多的则是永远分离的变故,使得浓烈诀别的情感永远沉落在悔恨的黑暗。

说实话,这种情况在当下的老年知识分子圈,在农村,在小城市,都是很常见的。老人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求助于定居异域的子女,而人过中年的子女更程受着无法报答三春晖的深沉哀痛。有时这种不可追寻、不可再期的哀痛,浓烈到了令人悚然心动的程度。

有的地方已荒草侵阶,有的人生则还刚刚开始,澄澈无邪。人生无常,惟愿世间太平。

小说《等你退休回国来,父母早已没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