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见养生主大人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杨慎杨悔之)拜见养生主大人最新小说

《拜见养生主大人》主角杨慎杨悔之,是小说写手“常七”所写。精彩内容:第二章试探辰时末初阳斜斜挂在天际杨慎坐在厨房的门槛上,小口的啃着毫无滋味的馒头,沐浴着柔和的日光,心中默默想着杨安修离去之前的话玉佩的主人应该是宁州城苏家的人也不知和那姑娘什么关系想了想,杨慎决定试探一下填饱肚子,杨慎来到书房撕下一张空白的书页,提起毛笔写下一行字,因为原主的肌肉记忆,杨慎以前虽然不会毛笔,写出来的字却也不是太难看“你是苏家之人?”杨慎拿起留了信的纸张来到厨房随......

点击阅读全文

小说:拜见养生主大人 作者:常七 角色:杨慎杨悔之 热门新书《拜见养生主大人》是由著名网文作者“常七”所著的奇幻玄幻小说。文章简述:下午。杨家大夫人赵氏,被灾民砸破头,为首的部分灾民被捕的消息,也传得满城风雨。一天不到的时间。苏家已经渐渐从事件中淡去...

第9章 风雨欲来 免费在线阅读


第九章 风雨欲来

晌午过后。

苏府重归平静。

宁州城西大街上,商贩们也开始营业,来往客商络绎不绝。

苏家的事情,也成为了人们口中的谈资。

下午。

杨家大夫人赵氏,被灾民砸破头,为首的部分灾民被捕的消息,也传得满城风雨。

一天不到的时间。

苏家已经渐渐从事件中淡去。

但苏文镜却整日没露面,这让杨慎感觉还没完,颇有一种风雨欲来的感觉。

翌日清晨。

天空黑压压一片,好似一群蓄势待发的雄狮,只待一声咆哮,万狮便会汹涌而至。

此时,年仅十四岁的苏冲正在杨慎的院中取......取经。

他好奇问道:“杨兄,如何才能和你一样聪明?”

这突然的一问,让杨慎想起了昨日那些灾民。

他们被有心人利用,才有此一遭。

以至于在杨家触了霉头。

杨慎想了想,回道:“别让你的脑子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大抵便算一个聪明人了。”

“这句话有些深奥,咱得回去想想!”

苏冲迷茫点头。

随后,他才想起此行的任务,便搂着杨慎的肩头道:“对了,今日我爹让戏班唱戏,一起去听听?”

“我对听戏不感兴趣。”

“我姐也在!”

“嗯......主要是为了你的大事,不然我可不去。”

杨慎闻言,回房的步子一顿。

下意识的整理一番衣襟,拍掉头上的粉色的桃花花瓣。

与苏冲勾肩搭背的离去。

穿过秀丽荷塘。

掠过清新竹林。

青石板铺成的小道尽头,乃是一座宽阔的院落。

远远望去,便见院子上空搭着巨大雨棚,嘹亮的戏曲声也从雨棚的缝隙中传出。

院外围着十来个腰跨长刀的衙役,苏冲上前说了几句,他们点头放行。

走进院落。

十几张桌椅几乎座无虚席。

杨慎随意的打量一眼。

便知道此间除了服侍人的丫鬟,与苏家几人,其余皆是宁州的达官显贵。

苏蓉正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边看书。

半夏认真看戏,却不见不悔的身影。

杨慎与苏冲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下,目光一直落在苏蓉身上。

苏蓉颇感不适。

轻咳一声,扭转身子,面朝另一边,继续抱着蓝皮书低头默读。

杨慎也不愿做偷窥的猥琐男,只得先看戏。

想要等这场戏演完再去打招呼。

此时,苏文镜一桌。

所有人皆对一位大腹便便的中年男人陪笑敬酒。

不一会,苏文镜从袖口中掏出一个信封放在桌上,笑道:“听闻我宁州府涌现大批灾民,鄙人虽然只是一介商贾,但也有为朝廷分忧的心意。”

“这一万两银票,算是我苏家支持官府赈灾所用,还望钟大人不要拒绝。”

同桌三五人也知道苏家发生的事,对苏文镜亡羊补牢的行为只当做没看见,各自闲谈。

那肥胖男人瞟了一眼信封,没有任何动作,只是笑而不语。

苏文镜微微皱眉,心想难道姓钟的还不满足?

想了想。

他爽朗一笑,借着敬酒的名义,在肥胖中年耳边低语道:“素问钟大人爱好戏曲,不妨将我这支戏班带走,闲暇时也能消磨光阴。”

那钟大人瞥了苏文镜一眼,淡淡道:“苏家主可是在贿赂本官?”

“钟大人言重了,文镜只是感念大人为国为民,夜夜辛苦,代百姓酬谢大人而已!”

只见那钟大人忽然冷笑两声,站起身来,重重的拍了一把厚实圆桌,一脸怒意的呵斥道:“哼,苏文镜,你知本官好戏,今日便邀我来听戏。”

“戏未罢,你又要送本官这价值不菲的戏班。”

“你这般着急讨好本官,到底有何居心,难道城中传言,你苏家毒害灾民之事为真?”

此言一出,戏台上的戏曲也戛然而止,演出的戏子不知道是否继续唱下去,只得求助似得看向苏文镜。

同席之人倍感惊疑。

其余客人也将目光,放在苏文镜与肥胖的钟大人身上,院中泛起喧哗与议论。

苏文镜呆滞当场。

他完全没有想到钟大人居然将他们二人的小话,摆在明面上来。

他现在也明白被摆了一道。

于是急忙解释道:“钟大人,文镜只是看在咱们好友的情谊上,送你戏班,这又有何妨?”

“本官乃宁州府县令,你乃商贾之辈,官商之间岂能为友?”

“你之前有言代百姓酬谢本官,现又与本官攀朋附友,这般狡辩之词简直令人笑掉大牙!”

“你......你......”

苏文镜颤抖着身体,怒指钟县令,气的须髯飞扬,说不出话来。

杨慎也被惊扰,担心苏冲冲动,赶忙拉住他,低声安抚。

苏文镜始终是一代家主,很快便镇定下来。

他抚了一把唬人的大胡子,哼了一声,冷声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苏某未曾做过此事 ,钟大人要是因为送戏班一事刁难与我,苏某无话可说。”

钟县令未穿官服。

他理了理华贵的衣衫后,冷笑道:“你苏文镜既以承认行贿本官,那便随本官去衙门走一遭,你苏家下毒之事,本官会与行贿案一并调查。”

“衙役何在,将苏文镜带走!”

钟县令三言两语之间便要带走苏文镜。

一众衙役也从院外冲了进来,他们手中长刀出鞘,看来是早就准备。

行贿一事,不过是钟县令发难的借口而已。

苏文镜很快被衙役围了起来。

院中所有人均是担心牵扯到自己。

惊慌之下,有人不慎打翻了桌椅,盘子、瓦罐应声而碎,汤汁也四溅开来。

原本干净的青砖地面变得一片狼藉。

苏文镜依然无比镇定。

不过杨慎从他颤抖的眼皮中发现,他也很慌。

他身为苏家家主,不可制造危机感,时刻都要给家里信心,所以装作从容。

苏蓉低着头,不知道想些什么。

半夏仰着脑袋,两根辫子搭在后颈,手握成拳,看着自家小姐白净的下巴,等候吩咐。

在苏文镜即将被粗大铁链锁上时,她对半夏微微点头。

此时。

喧闹的院中忽然传来一道不合时宜的讥笑。

刚迈出一步的半夏也停下脚步,看向不远处发出声音的柔弱书生。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

杨慎在所有人的注视下缓缓从椅子上起身。

他不紧不慢的走到人前。

口中念起了取自诗经中的《硕鼠序》,他将钟县令比喻为大老鼠,暗指他是横征暴敛的贪婪官吏。

杨慎也不愿意出头。

得罪县令,之后被清算那是要命的事。

但他更加不希望半夏真的出手下毒。

到时候,苏家定会被冠上犯上作乱名头,被官府清算。

那姑娘或许是苏蓉,官府清算时,肯定也在杀头的行列。

为此,他不得不出这个头。

至于后果,杨慎在心中哀叹,走一步看一步,想来应该总有办法解决。

杨慎走到被众多宾客围住的中央。

在人们的指指点点中,他站在苏文镜身畔,微笑与肥胖的钟县令面对面对视。

钟县令眼睛微眯,眼神极度不善。

他故作听不懂的看着杨慎,质问道:“你这书生,此歌何意?”

杨慎笑了笑,以只有他们两个人才能听见的声音言道:“今日只要苏老爷被带出苏府,天下读书人便能知道,此诗乃是在下为宁州城钟县令,钟大人所做!”

杨慎再赌,赌钟县令忌惮读书人口诛笔伐。

如果他今天放过杨慎和苏文镜,苏家听了此诗的人,自然不会乱传。

至于在座的其他人,也会被这官下封口令。

“你威胁本官?”钟县令身上的肥肉颤了又颤,神色阴沉。

杨慎笑而不语。

比起这些久经官场的人,他在腹黑方面还是小弟弟。

因此,还是少说话。

多说多错,不如让他自己联想。

钟县令强忍心头的怒意。

鼠目一般的眼睛不断打量着五大三粗的苏冲,以及院中的苏家下人,心中暗暗盘算拿下他们的把握。

只要这些人逃不出去,《硕鼠》一诗便无法传播。

他也是读书人。

知道此诗讽刺意义很大,被讽刺之人怕不是要落个遗臭万年的程度。

而且诗文简单,朗朗上口。

想来传播速度也是极快,因此更加不敢掉意轻心。

最终。

他并未轻举妄动,深深吸气后,挥手示意衙役放了苏文镜。

一众差人立马收起铁链与兵刃。

然后钟县令拿起桌上的酒杯, 仰头一口喝下杯中酒,冷哼一声,忍不住指着杨慎怒斥道:“为了一介商贾,胡乱使用读书人的智慧与权柄,以本官看来你不配读书!”

杨慎顿时松了一口气。

他知道今天这一关算是过了。

但看钟县令的意思,似乎是要削了自己的学籍。

对此,本就无心科举的杨慎浑不在意。

他呵呵一笑,拱手敷衍道:“得罪了!”

“哼!”

钟县令不愿多言,冷哼一声,拂袖离去。

其余宾客见苏家得罪了县令,便在心里判断苏家即将招灾,于是连告辞之言也懒得敷衍,便紧随其后离开。

一行人离去。

宽阔的院落中只剩下洒落一地的茶汤,与杨慎以及一众苏家之人。

院中寂静无声。

苏蓉率先打破沉寂,她面向杨慎,盈盈躬身,稍稍行礼,柔声开口道:“今日有劳杨公子了!”

“客气,只是我以后能去找你玩吗?”杨慎不要脸的趁机说道。

苏蓉面色一僵,恢复淡漠,道:“咱有时间再说吧!”

说完,她叫了一声“半夏”,便朝院外走去。

半夏看了看自家小姐的纤纤身影,偷偷在杨慎耳边说了句:“黑心的,一会我来找你,把你的刚才作的诗抄一份给我!”

接着。

在苏蓉的催促中,蹦蹦跳跳的跟着自家小姐离开。

这天过后。

杨悔之的名字在下人的添油加醋下传遍了苏府。

大到某位旁系管事的夫人,小到无法进入内宅的丫鬟,都在打听杨慎的出行信息,见到他一面便是满足。

她们好像盲目追星的少女似的。

对杨慎这位颇有才学的读书人,献出了内心中对才子向往的狂热。

苏文镜之后几日也总会在夜里来到杨慎的房间......

起初杨慎是拒绝的。

后来才知道苏文镜是想借他聪明的脑子想想办法。

杨慎与苏文镜分析。

官府贪墨赈灾粮导致大批灾民死亡,这事必定被朝廷注意到了。

于是,贪官们就需要一只替罪羊。

苏家拒绝捐钱,站在他们对立面。

因此,苏家便成了他们的替罪羊。

苏家,必须死。

而面对官府,他们没有更好的办法,也只能见招拆招。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