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免费小说我,历史学博士,开局在大明上早朝(朱元璋朱允炆)_我,历史学博士,开局在大明上早朝朱元璋朱允炆在线免费小说

古代言情《我,历史学博士,开局在大明上早朝》,由网络作家“陆河山的安千君”近期更新完结,主角朱元璋朱允炆,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他,来自21世纪,是个历史学博主,在半夜直播讲明史时,过于困顿,突然眼前一黑,苏醒时,就来到了大明洪武朝,居然成为了都察院御史。看上去是妥妥的屌丝逆袭,人生走上巅峰剧本。可实际上,按照现下大明的官制规定,都察院御史,正九品,芝麻大的官职,薪俸收入微薄。但是无所谓,历史学的他表示自己升官岂不是太简单。...

点击阅读全文

我,历史学博士,开局在大明上早朝

《我,历史学博士,开局在大明上早朝》这部小说的主角是朱元璋朱允炆,《我,历史学博士,开局在大明上早朝》故事整的经典荡气回肠,属于古代言情下面是章节试读。主要讲的是:而且越来越多操着北方口音的老夫子,资深大儒已经开始为他们发声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章的好坏,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我预估未来几天会有更多的学者大儒,出来点评卷子,到时候舆论就会再度起来,压力就会返回到朝堂之上。只希望老朱这几天能吃好喝好,过几天有的受了。...

阅读最新章节


朱允炆在知道要在未来一段时间要在贡院值守之后,

选择了一间位于皇宫和贡院距离都差不多的客栈入住,

此刻,他坐于书桌前,提笔开始写日记,

今日日记

不知道什么原因,这老朱好像开窍了。

早朝上老朱对科举调查公布之后,各方反应很是在意,

虽然他一个劲地问,

表现地很是担忧,

但是下面的各部官员反馈都是一切正常,

殊不知现在只是在发酵,

感觉除了老朱一个人在担忧案子,

朝堂上其他高官都不当回事,

看来也只有等到事件大爆发了,这些官员才会反应过来,

不过到了那个时候,老朱就不会给他们好果子吃了。

早朝之后,上峰下了指令,要安排几个御史去贡院巡视,

这种跑腿的苦差,

对于我们几个资历浅的御史来说,

从来都是只有迟来,没有缺席的,

不过能亲自去贡院这个风暴中心看一看也好。

写到这里朱允炆停下手中的笔,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手臂,顺便组织了一下思路,片刻之后,他又坐下继续提笔记录。

下午巡视的时候,我发现这卷子摆放也是很有讲究。

他们把南方的卷子放在南侧张榜,北方的卷子放在北侧张榜,

正好是对应了南北榜!

来自南北各地的举子、学究、儒生、慕名而来的京城百姓,各色人等都齐聚过来,那场面好不热闹。

在里面转了一圈,南北双方的“骂战”此起彼伏,讲到激动之处,自然也是带出地域攻击的言论,

这样的言论,听上去让人非常不舒服,

饶是低调如我,也忍不住出言去制止了两名南方举子对北方举子们的卷子、文化水平等方面的不当言论。

今日总体的情况表现为,南方举子对北方举子的卷子水平十分不屑,

而北方举子却不这么认为,他们找出了一些相对不错的落第卷子。

而且越来越多操着北方口音的老夫子,资深大儒已经开始为他们发声了。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文章的好坏,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

我预估未来几天会有更多的学者大儒,出来点评卷子,

到时候舆论就会再度起来,压力就会返回到朝堂之上。

只希望老朱这几天能吃好喝好,过几天有的受了。

。。。

朱允炆写完了今日份的日记,合上本子。

身体向后一倾,靠在了椅背上。

系统奖励随即到账。

恭喜!林先生写完日记。

奖励:一百两银子。

朱允炆看着银票,内心已经是波澜不惊了。

这已经是第四张百两银票了,

银两多到一定程度,人也会麻木了。

他这阵子天天忙活,都没来得及花银子享受享受。

正好今天换了客栈住宿,

这边离皇宫很近,算是京城的核心区域,

比起之前住宿的地方可热闹多了,

周围各色消遣的场馆,可谓是应有尽有。

这些银两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朱允炆起身朝房外走去,决定开始好好享受大明京城的夜生活。

······

秦淮河畔,

一家不起眼的酒肆里,

黄子澄正在和张信一起喝酒议事。

“张贤弟,来!尽饮此杯!”

他举杯和张信一碰,两人都一口干了杯中之酒。

旋即,又拿起酒壶给他们二人的杯子续上酒水。

“这几日,贤弟辛苦了。”

“现在卷子都张榜了,等后面的收尾工作一完成。”

“又是大功一件!”

“真是可喜可贺啊。”

张信闻言,谦逊地说道。

“为圣上办事,为太孙分忧,乃份内之事!”

“要说功劳。”

“还得是黄兄,能提出此等妙计,平息科举争议。”

黄子澄对张信的话,很是受用,扶须说道。

“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还得是贤弟,这几年来无论在翰林院编修,还是给太孙授课,都做得很出色。”

“特别是这次刘老大人被举报了,圣上要查卷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贤弟。”

“可谓是圣眷正隆啊。”

“刘老大人都已经八十多了,这次事后,真的得彻底颐养天年了。”

“愚兄已经向太孙举荐贤弟接替他的工作,以后的科举事务将由贤弟来执掌。”

黄子澄和刘三吾虽然都是朱允炆的支持者,但是理念并不一致,他们都想扩大自己对朱允炆的影响力,导致两人关系不是很好,所以趁着刘三吾年事已高,又被举报调查这个契机,他终于刘三吾给挤走了。

而刘三吾走后留下的空白,他当然让自己人去顶上,

所以他第一时间想到了张信。

张信闻言大喜,他双手举杯过头顶说道。

“臣谢太孙厚恩!”

说罢,一口饮尽杯中酒。

马上又将杯中酒满上,对着黄子澄恭敬地说道。

“小弟也多谢黄兄提携,今后定当以黄兄马首是瞻。”

他作为上一科的状元,才华横溢,有目共睹,

短短几年就做了侍读学士,还搭上了皇太孙的线,现在马上又要更进一步了。

更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各自需求都将得到满足的黄、张二人继续推杯换盏直到深夜。

殊不知“风暴”正朝着他们袭来。

······

徐州会馆,

议事厅,

苏北学堂的李夫子邀请了十多名来自北方各地的夫子、学究们一起商议科举卷子的事情。

“各位,今日我们都去贡院看了很多卷子。”

“老夫觉得许多我北方举子的卷子比起那些上榜的卷子是有过之无不及的。”

“像我北榜上的韩克忠、王恕、焦胜等他们几人的卷子绝对算得上优等!”

“可不知道那些阅卷的,还有复审卷子的官员是怎么评判的,居然连进士榜都上不去。”

“老夫已经和在京城的陕西、北平等地的学界大儒商量过了,明日就联名上疏为我北方举子伸张正义。”

另一名操着河南口音的年轻夫子也站起来大声说道,

“不错,李夫子说的没错,这几人的卷子在下也仔细看过,”

“这样的好卷子都能落榜,朝廷调查了口口声声说没内情,在下是不信的。”

“在下已经派人回开封,让我学堂山长亲自带其他同仁赶来京城,一起评判卷子。”

其他夫子也纷纷响应。

“不错,他们欺人太甚,我淮北学堂的夫子也不日抵达。”

“我太原大儒顾老夫子正好在合肥游历,在下已经请他过来品评卷子了!”

“我蓬莱学馆山长也带人赶来了!”

“。。。”

这时又有一个北方口音的中年夫子起身,说道。

“关我学界人士发声是不够的,还得朝中有人帮着发声。”

“在下的同窗莫逆之交是前几届的进士,现在在京为官。”

“而在下刚从他府上回来,他了解了情况,已答应为我北方举子上疏!”

众人一听确实有道理,

不能我们学界在单打独斗,

得多找其他行业的一起发声。

纷纷表示要积极发动所有人脉,

大家一同造势,上达天听!

小说《我,历史学博士,开局在大明上早朝》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