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梧桐内江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研究

  全市建成县(市、区)级电商运营中心5个,镇、村级服务点938个(其中,贫困村227个),通过全搜索、农村淘宝、赶街网等电商平台,助力农业供给侧成效明显,2017年实物型网络零售额30.04亿元,同比增长22.9%,居全省第5位(同比上升1位),尤其是食品保健行业居全省第3(同比上升2位,全年实现19.58亿元),“黄老五”、“赵老师”等优势企业龙头效应强劲。  一是培育壮大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

  全市建成县(市、区)级电商运营中心5个,镇、村级服务点938个(其中,贫困村227个),通过全搜索、农村淘宝、赶街网等电商平台,助力农业供给侧成效明显,2017年实物型网络零售额30.04亿元,同比增长22.9%,居全省第5位(同比上升1位),尤其是食品保健行业居全省第3(同比上升2位,全年实现19.58亿元),“黄老五”、“赵老师”等优势企业龙头效应强劲。

  一是培育壮大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加强与知名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的合作,引导返乡高校毕业生、返乡青年等通过农村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农村产品。二是加快农产品种植、加工和流通等环节的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支持应用商品条码、二维码,加强对电子商务农产品供给全过程管理,形成“网上发现、追溯源头、落地查处、净化环境”的网上产品质量监管大格局。三是提升农村物流配送能力。进一步整合供销、商贸、邮政、快递等社会资源,打造新型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企业,真正实现村村通,推动农村物流配送的集中分拨和共同配送,提升农村快递物流配送能力,提高物流运输效率,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搭建完善“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网络,打通“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从根本上解决物流瓶颈问题。四是农村电商逐步建立以品牌商、批发商、零售商为主体的电商纵向产业链层级发展,交易类型从单一的网络零售向复合模式转变,推动实体与网络市场融合发展,实现线下实体市场的转型。五是加大金融机构改革力度,为农产品电商融资提供便利。


  (二)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但总体消费水平仍然偏低
  深度挖掘当地文化内涵,法国梧桐,坚持把旅游与发展有机结合,使旅游开发融入乡村消费市场发展的全领域、全过程,持续增强旅游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2017年全市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旅游提升示范项目1个、特色乡镇1个、精品村寨2个、五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3家、精品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经营点12个、特色业态经营点16个、乡村民宿达标户13户,推动了全市乡村旅游规范化、品牌化建设发展。全市实现乡村旅游收入89.26亿元,同比增长9.9%;接待游客2043.24万人次,增长12.7%。其中:隆昌市古宇湖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有农家乐24家,实现营业收入1395万元;公园固定商摊32个,实现营业收入450万元。

  (三)农村电商成为乡村消费市场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
  (一)总量居全省第一方阵,占全省的比重上升
  但是,目前多数乡村旅游项目布局雷同,资源开发特色不强,形式主要集中在游览观光、作物采摘、农家餐饮等单一领域,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还不明显。“克隆型”产品较多,创新、创意型产品较少,还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收入水平直接决定消费能力,收入增长是促进居民消费的首要条件。2011年—2017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12.8%,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640元,比全省平均水平12227元高11.6%,比全国平均水平13432元高1.5%,为农村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全市打造本土农特产品网销品牌,走电商品牌之路。以打造“甜城味”区域公用品牌为契机,培育打造了“威宝”“金四方”“汉安夏布绣”“七星椒”“资中血橙”“惠耀核桃”等30个网销品牌,并实现网上销售,2017年各类平台的农特产品累计销售额突破5亿元。

  (三)深耕农产品加工业,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加快转型升级
  但是,农村消费环境仍需继续改善。一是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物流成本推高商品价格,影响农民消费意愿。二是商品或服务供给不足。当前农村消费市场正逐步向高端化、精品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但是市场信息不对称、供需结构不合理、消费环境不完善,导致消费需要与商品或服务供应出现一定程度的供需矛盾。三是农产品质量缺乏统一标准。农产品的质量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难题,大多数地方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农产品品质检测机构,农产品质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影响消费者的购买。

  但是,农产品加工业整体发展形势不佳。2017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4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7家,市级龙头企业36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占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101家的27.7%。全年农产品加工企业仅实现营业总收入49.25亿元。

  




  2017年市中区永安镇“尚腾新村”、东兴区新店乡“天荷瀑布”、资中县银山镇农业科技园、隆昌市普润镇“花漫水乡”、威远县两河镇“银花山庄”等5个重点乡村旅游提升示范项目式对外营业接待游客。同时,市中区史家镇“五彩牛桥·玫瑰花坞”、隆昌市普润镇“蝶恋花”和“田园牧歌”、资中县鱼溪镇响水滩休闲农业旅游区、威远县观英滩镇花朝门乡村旅游景区等建设正稳步推进,进一步促进了农旅结合。推出了“汉安烙画”、“千草生物”、“无花果”、“泡菜哥”等一系列旅游商品近100余类(种)。
  (五)农村电商发展带动经济发展,但“互联网+”驱动农业创新发展任重道远
  (一)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高质量提升新型城镇化进程

  
  乡村消费是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源动力,2017年内江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98.29亿元,在全省排第7位,在川南四市排第2位,总量居全省第一方阵。从所占份额来看,我市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省的5.8%,比2011年上升0.3个百分点;占川南四市的26.6%,上升1.5个百分点。
  随着国家对农村地区政策倾斜力度的加大,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加快,特别是电子商务和物流快速发展,以及商贸流通企业纷纷挖掘农村市场,乡村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农村消费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城镇。“十二五”以来,全市乡村消费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1年的87.63亿元发展到2017年的198.29亿元,年均递增14.6%,比城镇消费市场年均增速快1.6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市场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2011年的36.7%提高到2017年的38.7%。
  (二)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消费市场发展的新引擎
  (二)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提升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增强农村居民消费能力



  一是合理规划“一村一品”、“一镇一品”工程,实施差异化发展,培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全力打造镇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权威部门品质认证的知名品牌。二是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推广“龙头企业+规模种养户+合作社+订单保护+技术指导”等共同发展模式,推动主体之间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更多参与、融入产业链条,分享产业融合增值收益。三是有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产品质量和设备水平,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方向发展,拉长产业链和产品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收入是消费增长的基础和保障。一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提高农民素质,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二是充分发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鼓励农民增加生产投入,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向农户推广新技术、新品种,鼓励农民多种经营,并且向规模化、机械化发展。四是鼓励农民工创业,加大扶持力度,大力推动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扩大就业面。五是提升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扩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面,加快推行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农民消费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

  近年来,农村流通体系的建设发展迅速。政府主导实施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逐步形成了以城区配送中心为核心、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农村商贸流通条件的极大改善,大大便利了广大农村居民的购物消费。
  但是,农民的收入不稳和预期支出增加影响消费水平。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农业生产收入方面,近年来农业增产不增收现象日益普遍。外出务工收入方面,农民受自身文化水平和技能等因素制约,劳务增收基础不稳;同时,农民预期医疗、教育以及养老等基本支出却逐年增加,导致其总体消费水平也是远低于城镇消费。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2倍,城镇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农村的1.6倍,可见农村居民的现实购买力不足,总体消费水平仍然难以赶上城镇居民。
  近年来,随着国家稳健的财政政策和扩内需政策的全面实施,以及国家对农村地区政策倾斜力度的加大,我市乡村消费市场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城镇,乡村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2011年的36.7%攀升到2017年的38.7%。与全省相比,2017年,法国梧桐,我市乡村消费零售额占社消零的比重比全省的19.7%高1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比川南四市的27.3%高11.4个百分点,居川南四市首位;差距分别比2011年扩大了2.1和3.6个百分点,我市乡村消费市场发展成效显著。

  
  (六)乡村旅游如火如荼,但旅游产品“同质化”明显,未形成产业联动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引领区、生态文化旅游精品区、生态产业融合示范区建设。将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扩大消费机制的重要内容,借助市场化改革减少政府行为对微观市场和微观行为的不合理干预。强化政府引导和促进消费的公共服务职能,提升农村消费环境,完善城乡商品信息服务系统。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法国梧桐,推动“以城带乡”的城镇化,保持农村人口活力,扩大消费群体,进一步激活农村消费活力。
  (五)加大乡村旅游投融资力度,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和延伸产业链条
  
  (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利好,但是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消费趋于谨慎
  但是,消费市场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息息相关。国内经济正处在经济增速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与全国、全省一样,内江经济发展速度放慢,消费市场的发展也呈现稳中趋缓的态势。统计数据显示,内江GDP的增速从2011的15.3%回落到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2011-2017年从高速渐渐转向中低速,从2011年的20.4%回落到2017年11.1%,下降了9.3个百分点。人民银行居民储蓄存款比年初增长9.5%,反映出当前经济回落环境下,居民消费信心不足,消费趋于谨慎。
  三、内江农村消费市场发展显著但制约因素依然突出
    

  (四)创新商业模式,提升农村物流配送能力,深度发展农村互联网+
  四川省元先桥农业有限公司按照“集约化”、“产业化”的经营方向,带动周边群众走共同致富的道路。分两期流转土地3000亩,建成桑园2350亩,投入资金1500万元,2017年初步投产见效实现养蚕200张,产茧8.5吨,蚕桑综合收入112万元。预计2018年公司将实现养蚕1000张,产茧42.5吨,产鲜桑葚100吨,蚕桑综合收入300万元。下一步,扩建项目计划总投资600万元,全面建成投产预计将实现年养蚕2000张,产茧85吨,产鲜桑葚500吨,桑叶茶50吨,蚕桑综合收入2000万元。
  二、内江乡村消费与全省、川南城市群比较分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新时代农民描绘了幸福美好的生活蓝图。2017年,内江居住在乡村的人口达298.98万人,占全市人口比重72.1%。同期,全市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占全市社消零的38.7%。为了解内江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现状,内江市统计局开展专题调研,到市中区黄鹤湖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东兴区桑葚产业基地、隆昌古宇湖国家4A级旅游景区、威远县向义镇无花果产业基地等地,从需求侧的角度,了解农村消费市场多元化发展的现状,并与全省和川南城市进行比较分析,从供给侧的角度,提出加快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农村消费市场发展提供新动力的措施。

  (四)深耕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农户+基地”运行模式作用显著

  (三)农村商贸流通条件发展迅速,但市场体系建设依然滞后

  “甜城味”是内江市为实施特色农产品品牌战略,着力打造特色农产品的区域公用品牌。“内江黑猪”、“资中血橙”“黄老五花生酥”、“无花果酵素”等内江特色农产品都名扬国内外。2017年,内江“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238个。
  创新“以买代帮”电商精准扶贫模式,走“造血”扶贫之路。积极探索农村淘宝、内江全搜索网络公司“以买代帮”、“一店带一村、带多户”等电商精准扶贫模式,推动农特产品线上销售,提升贫困人口利用电子商务就业创业、脱贫奔康能力,由传统“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其中,“以买代帮”模式通过充分整合政府、电商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和消费群体的力量,以城市消费支持贫困地区农副产业发展为纽带,打造集生产、经营、销售、消费于一体的精准扶贫“生态链”,实现了脱贫攻坚由行政意愿向全民意愿的提升,由单向帮扶向双向互助的转变,形成万企帮万村、万家扶万户的攻坚合力。2017年,该模式销售500余户贫困户农产品40余种,实现农产品销售额430余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8000余元,助推420户实现了脱贫。
  (一)乡村消费市场增速快于城镇





  2011-2017年,内江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4.6%,比全省年均增速13.7%高出0.9个百分点,比川南四市年均增速13.5%高出1.1个百分点。
  一、内江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现状
  (二)年均增速较高,但在全省的排位下降
  乡村旅游作为大众备受青睐的一种休闲方式,带来更多的消费人群,为农村种植业、加工业、餐饮业、住宿业等多个产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机遇,最终对提高农民收入、拉动农村经济、提升农民消费水平有重大影响。在推进乡村旅游建设时,要充分进行市场调研,依托当地文化品牌,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明确市场定位,建立有特色的乡村旅游景区。将乡村旅游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切入点。将有利于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各种资源和产业有机整合起来,将乡村旅游产业与休闲养老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传统手工艺品制造产业等联动起来,积极拓展和延伸产业链条,为农村消费提供强劲动力。

  (四)特色农产品丰富,但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相对疲软
  但是,“互联网+”驱动农业创新发展任重道远。一是农产品标准化控制难。推进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统一品牌、包装、标识、配送,是打通电子商务关键节点。目前除少数企业有食品溯源系统以外,大部门的农产品依然缺乏标准化认证。二是农产品损耗率比较高。农产品有自然生长的特性,尤其是生产端、物流环节和积压库存损耗较高。三是冷链配送链条不完善。由于缺乏完善的冷链体系,最迎合消费群体的鲜活类农产品基本上都只能向小区域配送发展,很难满足长途运输的要求。四是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目前,农产品电商物流体系建设尚处于打基础阶段,很难达到规模经营,因此成本较高,减低成本的潜力巨大。五是个体网店信用度低。个体农户开网店首先面对产品质量和信用问题。网店号称“绿色”“原生态”的农产品其质量层次不齐,没有农业部门的相关监督和质量认证,只是靠销量也难以取得消费者信任。六是高端专业人才缺乏。
  (三)乡村消费占社消零的比重高于全省,排位居全省首位

  四、内江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意见建议
  从排位看,2017年全市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0.6%,在全省排第20位,在川南四市排第4位,与2011年相比,在全省下降5个位次,在川南四市的下降1个位次。
  2017年内江成功将黄鹤湖旅游区打造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总面积4平方公里,景区辐射带动周边3个镇,16个村发展乡村旅游,以尚腾新村为旅游支撑中心,以桂溪河生态湿地带串联起川南大草原、黄鹤湖国家级垂钓基地、尚腾书画艺术园、永安现代农业园等景点,是集运动休闲、现代农业、文创产品研发、垂钓竞技、少儿艺术培训为一体的农文旅休闲运动景区。2017年景区新增四星级农家乐1个,新增乡村民宿、农家乐园、休闲农庄等新兴业态近20家;新增“老字号”餐饮店、超市、小卖部等个体企业12家,新增吸纳就业人员3000余人,2018年一季度,景区共接待游客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300万元,成为全市旅游新热点。其中:永安农业园区2000亩柠檬基地、2200亩葡萄基地、1200亩花卉苗木基地开发观光、休闲、采摘、品尝、农事活动体验等旅游功能,形成优质瓜果、农耕休闲旅游等特色产业的规模化。目前三个特色产业基地预计实现年产值1.16亿元,带动周边农户1610余户,村民实现人均增收450元-800元。
  内江威远县向义镇以打造“花卉观赏、乡村休闲、文化体验”为核心的无花果4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践行“乡村振兴·向义先行”为最终落脚点。大力发展以无花果为主,大棚蔬菜、彩糯玉米、枇杷等特色产业为辅的现代农业道路,形成了800亩大棚蔬菜、600亩水果、500亩无花果、600亩稻藕渔、500亩彩糯玉米五大农业产业基地,率先成为引领全市乡村振兴建设的“领头雁”。连续举办三届“中国威远”无花果采摘节,2017年入园人数达42余万人,交易额500余万元。